瓶子脏乱不堪,里面还含有不明残留液体,这批卫生状况极差的空饮料瓶差点蒙混过关。记者昨从青岛检验检疫局获悉,6月26日,该局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批从英国进口的废饮料瓶卫生状况不合格,经过调查后,近日依法将该批货物移交海关作退运处理,这是山东青岛口岸首次退运环保不合格的废PET饮料瓶。 记者 李德银 事发进口饮料瓶带着残液入关 青岛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这批废PET饮料瓶来自英国,货物总计14.84吨、货值1.14万美元。执法人员检查时发现该批货物未经清洗,表面油污较多,整体卫生状况极差,部分瓶子还夹带不明残留液体,存在严重的环保问题。据该批货物的进口公司负责人介绍,这批废旧塑料瓶是专门从英国一家公司购得,由于国外清洗成本太高,就想运到国内清洗。 该负责人表示,他对废旧塑料瓶的环保情况不太了解,才犯下了错误。执法人员告诉记者,这批卫生状况极差的废旧瓶子用途不明,可能给市民健康造成危害。为避免该批毒饮料瓶流入青岛市场,该局依法将该批货物移交海关作退运处理,这是山东青岛口岸首次退运环保不合格的废PET饮料瓶。同时,青岛检验检疫局迅速采取多种措施防控,加大检验排查力度,对多次检出问题的国外供货商实施重点审核和查验,要求进口商健全废旧塑料瓶进口和销售记录,完善进口包装盒质量安全追溯体系。 内幕“洋垃圾”含毒危害健康 据了解,PET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,常见于矿泉水瓶、碳酸饮料瓶等。此类塑料瓶使用10个月后,可释放出致癌物。因此,《进口废PET饮料瓶(砖)环境保护控制要求》规定,已使用过的废PET饮料瓶应当在出口前排空原有盛装液体,加工处理至无明显异味和污渍。据执法人员追踪分析,造成此类货物环保不合格主要原因包括:此类货物在国外清洗成本较高,部分企业妄图蒙混过关;不同国家对此类货物回收体系不同,造成产品清洁程度存在较大差异;企业对我国法律法规要求把握不准,发货前未把好源头质量关。 记者了解到,青岛检验检疫局曾查获多起向国内倾销洋垃圾的案件,由于洋垃圾在国外的处理成本较高,国外公司不愿花费较高代价予以处理,而出口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,不但不用缴纳高额垃圾处理费用,反而还可以赚取一笔利润,这让外国公司更愿意将洋垃圾倾销到国外。而国内一些公司在利益驱使下,不顾国家相关法律规定,偷偷从国外进口洋垃圾。 |